胡雪巖,清末傳奇商人
紅頂商人的意思是,官至二品才可以戴紅帽子,
胡雪巖不但官至二品,更是清末首屈一指的商人
高陽寫了這三部曲的鉅作,厚厚的6本
第一部是「胡雪巖」上中下三本
第二部是「紅頂商人」
第三部是「燈火樓台」 上下兩本
第一部,有滿大的篇幅從王有齡的角度描寫,描述他落魄的時候,胡雪巖雖是錢莊的伙計,卻雪中送炭,將收到的款項直接無息借給王有齡,讓王有齡去買官,
買官之後,王有齡提拔了胡雪巖,
杭州開錢莊,海運局當做辦,經手政府的銀兩,結交了許多大人物(比如漕運的尤五、巡撫黃宗漢、結交了鶴齡為結拜兄弟評定戰亂等等)
王有齡靠著胡雪巖,也當上了杭州巡撫,自此兩人官途商場一帆風順
胡雪巖更看準洋人商機,聯合絲商,將絲的品質與價格統一,一起賺洋人的錢
第二部紅頂商人,則是描述胡雪巖榮華富貴富可敵國,但長毛(太平天國)四起,動盪之下,杭州被攻陷,王有齡殉職,胡雪巖頓失所依。
好在危機即是轉機,軍火需求、藥品需求,再加上胡雪巖眼光極準,當鋪、房地產也開始進行投資,也開始跟左宗棠搭上邊,另外找尋靠山,終於變成歷史以來官至二品的紅頂商人
第三部燈火樓台,則是描寫李鴻章與左宗棠內鬥,他知道要搞倒左宗棠必定要先搞軍餉的來源
- 胡雪巖,李鴻章透過盛宣懷、洋人與政治,使阜康錢莊發生擠兌事件,導致阜康錢莊跳票,自此,紅頂商人沒落...
(結尾並沒寫到胡雪巖最後晚景,只寫他這部小說最後陪伴的姨太太螺獅太太的下場)
*****
一二三部中間並不是直接連貫,一二三部描寫的內容,
除了胡雪巖本身的角度去撰寫這個人的思想之外
配角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
比如故事中重頭到尾都貫穿的古應春與七姑奶奶
第一二部的王有齡,還有後期的左宗棠
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
在書中,胡雪巖透過人脈,達成了別人所沒辦法做到的事情
(海運做辦,用政府的錢來補阜康錢莊放款,再用阜康的錢回補政府的錢,如果不是王有齡就沒辦法在那個位置了)
(利用熟悉洋人事務的古應春來處理軍火、絲綢、上海地產等事務)
但更重要的是,他能察覺這個時間點,
該進入哪個市,才能謀取獲利
並且安插有能又不貪的人手來照顧事業
所以事業一間一間開,他儼然就是連鎖企業的大老闆
******
這個大老闆,在高陽筆下,是非常有良心的
首先他以誠待人,許多地方可以看到他對於有能力的人
使用極大的誠意去聘用
另外,對於公眾的福祉事業,他也不遺餘力去做
開藥鋪是為了能救更多受傷的士兵
天下大亂時辦粥廠,讓更多人能填個溫飽
他的商道,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和善往來
從一開始他無償借給王有齡500兩銀子,就可以看得出來
******
小說除了胡雪巖的商道之外
三部都有愛情線,但是是個別的愛情線
(胡雪巖已經有老婆了,但清朝三妻四妾應該是正常的...)
船家的女兒、阿巧姐、螺獅太太...
不過,由於這部書不是那種愛情喜劇,
當愛情跟商業有衝突的時候,胡雪巖可是提得起放得下
說搓合別人就搓合別人,
也可能跟清朝的風氣有關連
書中寫了許多清朝的風花雪月,都點到為止
但也可以理解當時的消遣娛樂,大概就是去聲色場所玩個一圈吧..
也因為上面那些關於胡雪巖的敘述
讓他多了許多人情味
而不是只有冷冰冰的在商言商
當杭州失陷,胡雪巖用盡一切,載了滿車的糧食在河道上卻無法卸貨給王有齡
最後讓王有齡宿願成仁,爆哭了一個月
看的出來他對於人情的看重...
******
第三部,高陽很明顯把胡雪巖的轉變點了出來
前兩部談個戀愛都怕老婆不給過,不敢納妾
第三部直接奢華的蓋了一座納了12個妾的樓
在用人方面,前期用人斤斤計較,每個伙計都花一堆篇幅描述
第三部則是一直被七姑奶奶點破,用人越來越不精準
且完全沒辦法搞清楚底下到底在做什麼了
免洗的人一直出來,眼睛都亂了還記不得那些人是做什麼的
這並不是胡雪巖智力上退化的問題
單純是奢華過後,怎麼會去在意那些末端的小事情
(當上一萬人公司的董事長,每個月收入幾億元,
會去看一個打工仔上班有沒有混水摸魚嗎,只會要求總經理報數字並且決定公司方針吧)
除了藥堂之外,每個企業都有弊端
錢莊的人挪用款項去做南北貨
洋人投資的絲綢工廠開始運作,做出來的布又亮又好,胡雪巖的布提高不了價格
中國第一次向洋人貸款的銀兩,原先透過海關繳納,卻又遇上了窒礙,
房地產押了太多錢,沒辦法及時抽回本金
加上李鴻章的從中作梗,胡雪巖一敗塗地
最後財產充公前,好友希望能夠把多餘的金銀珠寶替他們保管
胡雪巖還正義凜然的覺得這樣是犯法的事情...
...最後還是拿出去給好友寄放,但螺獅太太自己拿的十萬兩的珠寶...
就被借放的人家吞掉了
故事的結尾,只寫道螺獅太太吞了安眠藥,抑鬱而終....
沒了,雖然是胡雪巖三部曲
但最後沒把胡雪巖悽慘落魄的狀況寫上...
這可能也是好事吧...
*******
故事的敘述非常有趣,從商學來看
可以看到許多人脈與商業的有趣技巧
於人物歷史傳記來看
胡雪巖這套書的確是經典
三部書中的配角,大部分都只出現一段時間
接著就不見了
有時感覺,上一部明明看起來就是主要配角,花了許多篇幅描述他與胡雪巖的關係
時間推移,那個人就從胡雪巖的人生中消失了....
上一頁愛得死去活來,下一頁就決心切割 <- 誇飾
原本覺得有點不適應這樣的寫法
但後來想想,真實生活中不就是這樣嗎
認識新的人,不聯繫的人就會漸漸地淡忘了...
過了奢華的生活後,就會不習慣貧窮的生活...
個人認為,難怪高陽先生能憑著這套書崛起
也難怪市面上一堆商業書描寫胡雪巖的商業手段~~
不過,我可能很難看第二次... 字實在太多了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