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接觸到陳舜臣先生的作品是「諸葛孔明」
老實說,當時看慣了司馬遼太郎小說的我
對於諸葛孔明內一半敘事一半考證的描述,
覺得有點枯燥(我比較想看作者用不同的角度詮釋歷史,而且帶有更多情感)
但畢竟年輕時候看的書,有種特別的情感,
長大後,網路搜尋的手段很多
特別去搜尋了一下作者的資料
才發現陳舜臣先生真的是太強了
是首位連獲江戶川亂步獎、直木獎、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三大獎的小說家
他跟司馬遼太郎是同學,
擁有中國民國國籍與日本國籍,
在台灣與日本間做貿易的時候,發布了枯草之根(推理小說)獲得江戶川亂步獎
接著在歷史小說上著墨更多,
身為在日本寫中國歷史小說的先行者
代表著作〈鴉片戰爭〉、〈太平天國〉、〈秘本三國志〉、〈小說十八史略〉
在當時引發了風潮
只有在當時那種時代生活的文學家,才寫得出來這種國與國之間政權交替
小市民的無奈,或是英雄的誕生
也因為如此,陳舜臣先生影響了許多讀者,逝世後,日本追贈從四位
是非常厲害的人物
****
第一次看到這套書時,一開始是被書名所吸引
「青山一髮」
宋.蘇軾〈澄邁驛通潮閣詩〉二首之二:
「杳杳天低鶻沒處,青山一髮是中原。」
教育部網站解釋"青山一髮":蒼茫的青山,遠眺時就像髮絲般細小。
而陳舜臣先生,則是將青山一髮是「中原」這句話,從蘇軾的詩詞中套用到
民初戰亂,孫文的崛起
(跟蘇軾一樣,當蘇軾在海南島上寫下這個詩句,盼望那如同髮絲般細小的故鄉
能夠越來越清晰,能夠再次踏回中原。
青山一髮描寫著孫文遭到通緝,只能流落在日本時,也有同樣的心情,
希望能堅定有力的繼續改革~)
在青山一髮中,孫中山的形象是讀書人、革命家,作者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考核
使得這部書看起來,就像是一本偉人傳記
在孫文的描寫上,其實有點雜亂,書中孫文的形象幾乎都是正面的
敘事的描述上,也很容易讓人摸不著頭尾
清末,世局紛亂,作者想將每個事件都完整的塞下去
每件事情跟孫文都或多或少有關聯
加上錯綜複雜的人物
與重複的描寫,其實看到後半段會有點煩躁
這就有點像是當年我看諸葛孔明的感覺....
我認為這可能跟作者寫這部作品的年紀有關
當年寫這部作品,陳舜臣先生已經83歲了
應該體力與思索大不如前,所以導致作品的架構有點鬆散...
當我看完兩本書(上下冊),最後的感想,反而是
書名雖然短短四個字,反而能表達孫文所在的立場與感受~~
這是一部書名比內容更吸引人的小說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